卢骅:耳畔再响冲锋号——辽宁日报《江两岸》读后

乐鱼网官方网站首页
你的位置:乐鱼网官方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卢骅:耳畔再响冲锋号——辽宁日报《江两岸》读后
卢骅:耳畔再响冲锋号——辽宁日报《江两岸》读后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6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那声冲锋号至今还在耳边炸响,尖利得能刺破耳膜,带着朝鲜战场上零下四十度的寒气。

2020年10月25日,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,辽宁日报推出的《江两岸》特刊像一记重拳,把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硬生生砸进读者心里。

翻开报纸第一页就让人倒吸凉气。

美术编辑绝对是个狠角色,整版插画里冻成冰雕的战士还保持着射击姿势,枪管上的冰溜子闪着寒光。

有个细节特别扎心——战士脚上的胶鞋早就磨烂了,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头。

这哪是报纸?

分明是把长津湖战役的冰雪原样搬到了纸上。

记者们为了这期特刊可真是拼了老命。

有个姓王的记者在丹东采访志愿军老兵时,老爷子说到激动处直接把假腿卸下来往桌上拍。

"看见没?这就是老美的杰作!当年在云山,老子拖着这条断腿还撂倒三个美国兵!"老爷子嗓门大得能把房顶掀了,旁边采访的小姑娘眼泪啪嗒啪嗒往笔记本上掉。

数据统计看得人头皮发麻。上甘岭战役期间,有个连队断水七天,战士们轮流舔岩石上的露水维持生命。运输队往阵地上送萝卜,半路上被炸得只剩三根,连长含着眼泪把萝卜切成薄片分给全连。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,每个后面都站着个活生生的人。

辽宁老乡们的故事更让人鼻子发酸。沈阳有个张大娘,把家里新弹的棉花被全拆了做绷带。儿媳妇急得直跺脚:"娘啊,这被面还是您当年的嫁妆呢!"老太太眼一瞪:"傻闺女,没有志愿军在前头拼命,你连嫁人的机会都没有!"这话糙理不糙,现在听着都让人心头一热。

美术设计藏着不少小心思。有幅跨版插图特别传神——风雪夜里的运输队,老百姓推着独轮车往前线送炒面。仔细看能发现车轱辘陷在雪地里半尺深,推车的老汉棉裤膝盖处打着补丁。这些细节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,难怪有网友看完直呼:"破防了!原来'最可爱的人'真的会冻掉耳朵!"

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可《江两岸》里有个细节鲜为人知。在他牺牲前半小时,这个四川小伙刚给战友们分了最后半包烟。有个战地记者回忆,清理遗物时在他口袋里发现张字条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:"要是回不去了,帮我把烟给大伙分了。"就这么句话,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戳心窝子。

鞍钢退休工人老李头说得实在:"咱东北人认死理,当年支援前线那是真豁得出去。"他爹那辈人为了赶制军镐,在车间里三天三夜没合眼。有个老师傅累得站着睡着了,脑门磕在机器上愣是没醒。现在想想都觉得邪乎,那会儿的人咋就这么大劲儿?

特刊里最震撼的是一组对比照片。左边是1950年丹东鸭绿江断桥的弹孔,右边是2020年灯火通明的新鸭绿江大桥。两张照片中间夹着句话:"有些伤口会结痂,但记忆永远新鲜。"这话说得太到位了,历史从来不是老黄历,而是活生生的镜子。
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。记者在档案馆发现份战地食谱,上面记着"炒面配方:高粱米70%,黄豆粉30%,加盐少许"。旁边有行小字备注:"若遇敌机轰炸,优先保护炒面袋。"看着这些泛黄的纸页,仿佛能听见炊事班长扯着嗓子喊:"省着点吃!这袋炒面得撑一个礼拜!"

辽西走廊的老民兵讲了个段子。当年他们组织担架队,有个小伙子背着伤员跑得太急,棉鞋都跑掉了。后来发现这伤员是个美军俘虏,小伙子还嘟囔:"早知是鬼子,老子才不费这个劲!"结果卫生员一句话把他噎住了:"俘虏也是人命,咱中国人讲究这个!"这故事现在听着都透着股子憨厚劲儿。

看完特刊最后一页,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手在抖。那些发黄的老照片里,年轻的面孔笑得那么灿烂,他们中很多人再也没能回家。有个读者在社交媒体上留言:"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,现在知道了,他们就是隔壁爱说笑的老王,村口爱下棋的老张。"这话说得实在,英雄从来不是雕像,而是活生生的人。

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讲解员小刘说得在理:"每次讲解到冰雕连,总有游客问'他们不冷吗'。我就指着展柜里冻成冰坨的土豆说,您咬一口试试?"这话听着像开玩笑,细想让人心里发酸。那些战士也是血肉之躯,他们不是不怕冷,是更怕身后的祖国挨冻。

特刊出街后引发个有趣现象。很多年轻人跑去超市买炒面,说要"尝尝英雄的口粮"。结果多数人吃两口就皱眉:"这么难吃的东西,他们怎么咽得下去?"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回答,看看特刊里战士们在战壕里传着吃半块压缩饼干的照片就明白了——饿极了,树皮都是香的。

沈阳铁路局的老职工记得清楚,当年往朝鲜运物资的列车都是半夜发车。有个司机的闺女今年都当奶奶了,她还记得小时候总问:"爹,你咋老上夜班?"她爹就嘿嘿一笑:"火车晚上跑得快,美国飞机抓不着。"现在想想,哪是什么跑得快,分明是用命在赌。

翻完最后一页,窗外的夕阳正好照在报纸上。那些泛黄的纸页突然有了温度,仿佛70年的时光在这一刻被轻轻穿透。有读者发现自己的影子投在报纸上,和那些年轻战士的身影重叠在一起。这个瞬间突然就懂了,为什么那声冲锋号能在中国人心里响这么久——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停过。

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,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哈,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。



上一篇:无车承运人的税率,国家税务总局无车承运人的税收政策
下一篇:乌克兰摄影师拍下舞者的绝妙人体,张张震撼_申科_艺术_情感

Powered by 乐鱼网官方网站首页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